因此,孔子主张: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
史伯认为西周之所以亡国,就是因为周幽王喜同,而不贵和。昏庸的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登上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
他在《道德经》中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和谐才能创造事物,同一是不能连续持久存在的。除了这些政治家、思想家,当时的平民百姓更是渴望有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可以说,和为贵思想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他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
反之,若天地之气失和,逆物之性,则会带来自然灾难,并危及生存。进入专题: 和为贵 。这是全盘西化论在当代的新说法。
其中儒学被进一步妖魔化,成为封建文化的同义语,成为文化革命的对象,打倒孔家店是先进青年中最时兴的口号。而弃本开新所开出的新文化往往漂浮时髦,不能持久。世界上的主义繁盛,宗教众多,它是人类文化良性生态的体现。另一次是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全面进入。
儒学将在促进世界和平中复兴,成为当代文明的一面旗帜。总之,儒家哲学主脉都属于错误思想路线。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是神学目的论。鲁迅认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即使找到一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也只能算是朴素的,发育不成熟的,无法与西方近现代哲学相比。综合创新是在广泛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基础上加以创造,主要是融合中西文化,建设当代文化,使之具有中国特色。
文革中反孔批儒的极左政治话语,随着文革的结束和被彻底否定而退出历史舞台,人们从四人帮身上看到了货真价实的封建糟粕,反衬出儒学的真价值,打破了反孔进步,尊孔倒退的流行多年的成见,促使人们重新评价孔子和儒学。从文化相对论的观点看中西文化差异,是知性为主的文化与德性为主的文化的差异,是贵斗哲学为主的文化与贵和哲学为主的文化的差异。而中国现代性的社会大变革是在西方文化全面冲击下发生的。对于儒学,则扬孟子而贬荀学,又推崇佛家与庄、墨之学,以开阔的视野观照儒学及其现实形态,故能看透礼教弊端,选取仁学精华。
他集中攻击专制主义和三纲说,认为其残害百姓,毫无人理,故要冲决君主、伦常之网罗,争取人性之解放。多样性的文化只要是温和主义,世界和平就有保证。
墨西哥湾海底钻井严重漏油事件造成从未有过的海洋生态灾难,地球血管被野蛮刺穿,流血不止。儒学的人本思想与贵和思想已经为中国社会主义者所吸收,纳入治国方略之中,形成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重发展、重民生、重协调、重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产生出巨大的创造力,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
如果儒学是宗教,那么其性能又如何评价?从基督教的超越主义看,儒学是宗教便意味着它同样具有超越精神,是一种高层次的思想文化。幸亏中华文化在民众中根基深厚,生命力顽强,已溶入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未被文化激进主义摧毁,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上世纪20年代有科学与玄学之争,张君劢认为科学研究客观规律,人生观则是主观的生活态度。中国新时期的文化正在建设中,但新的主流文化尚未形成。西方文化的介入是儒学起死回生的外部关键因素。从儒学丰富的思想资源里筛选、提炼具有符合今日中国社会发展的理念与智慧,寻找、阐扬具有全球意义的普世价值,乃是学者的责任。
科学属于工具理性,不能取代体现价值理想的人文,而且要用人文为之导向。[1]西方近现代文化具有刚健进取的特点,能量释放迅猛,对中国的冲击力很大。
与此相反,西方工业文明蓬勃发展,工商经济创造出自然经济不可比拟的巨大生产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极大改善了人类物质生活条件。[2]在这场文化考验面前,弘毅之士不乏其人,也有一些人丧失了民族文化自信心,并预言儒学将退出历史舞台。
儒学是伦理型的人学,崇尚道德理想主义,有重德治轻法治的倾向。儒学可以为当代人类提供什么新思想 西方文化为人类提供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理性等现代文明的普世价值,已为人类大多数所认可。
儒学复兴的转机 儒学衰落的命运到1980年代以后出现了新的转机,因为时代条件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表明,在美国长期占思想支配地位的斗争哲学仍然有很大市场,它习惯于用对抗的眼光看待各种文明之间的关系,而要改变这种思维惯性是不容易的。儒学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中国历史上出现两次外来文化的大规模进入:一次是印度佛教的进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自守,经济落后,民生凋敝,而统治者不思改革,民族危机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激情澎湃的批孔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文化激进主义仍有余绪,但不再左右社会,中国文化研究呈现开放的多元化趋势。这种差异的发生既有社会历史条件变迁的原因,也有文化自身发展起伏的缘故。
但从西方学者提出的宗教性[8]与终极关怀[9]作为衡量宗教的标准,则儒学便可视为宗教。个人主义和放大的自私民族主义及崇信优胜劣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固然有激励个人和民族奋发向上的功能,同时带来蛮横和残酷,成为社会犯罪和民族压迫的思想基础,威胁社会稳定和世界和平。
在宗教文化上,西方宗教学进化论学派认为从原始巫术到多神教再到一神教是宗教进化的规律,因此中国各种多神宗教都比基督教低级,儒学没有脱离巫术色彩,也不高级。自由主义只讲个体的权利,不讲社会的责任,在群己关系上有极大的片面性,也不符合人类进化的历史。
人们也在拷问美英等国,在强权横行下,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影子在哪里?从2008年下半年起,一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不仅使人们对西方经济发展模式及由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提出责难,而且连带西方的文化及价值观也遭到质疑。但使用时不能抹杀中国文化的特点,否则将扭曲中华思想包括儒学。另一方面,保护文化生态,主要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与多样文化之间的和谐,避免文化趋同与文化对抗,使人类的文化有内在的活力。儒学这几条价值理念要大力阐扬,使之成为国际通行话语。
无论是从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需要出发,还是从民族文化重建的需要出发。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是儒学革新的代表,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当代儒学改革的先驱思想家。
孔子是温和主义的鼻祖,儒学的中和之道铸成中华民族改良渐进、温柔敦厚的品格。第二,在科学主义话语下,儒学研究从探究生命智慧之学蜕变为属于工具理性的专业性学问,被认为不应发挥教化作用,只可成为纯知识系统。
建国以后,未停止过对儒学的讨伐,孔子成为反面教员。他们所做的已经超出文化改良的范围,在漂亮的革命口号之下,实际上是在挖掘中华文化的根系,扼杀中华民族文化的生机,虽然他们主观上是为了救中国,恰好在客观上适应了西方帝国奴化中国、推行文化殖民的需要,其害莫大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